fh
g}s
现场管理实务培训讲义 Tft~
dFL&m
一、 现场管理基础 oj+xB z
(一) 现场的概念 @F0MKra*!G
广义上指企业从事开发、生产与销售活动的场所。狭义上指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地方。本讲义指制造产品的场所,因为现场往往是最受管理部门忽视的领域。管理部门若能注重“现场”,则会发现有很多的机会可以使公司经营得更为成功、更有利润!
O(Aj!>K{
(二) 现场与管理 >4@&#Ts
1. 对现场两种不同的认知 n9)ATi0c
2. “现场中心主义”方式 y$|jZcuN$
*; 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是管理人员担任一个现场指挥的角色,他们提出工作的指示,供现场人员执行,以追求较高的效率。 3>cs%<,*_
*; 现场中心主义认为现场不但要对生产负责,也要对质量及成本负责,而管理人员则从旁协助。 hRS3`<
(三) 现场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lHOvhlI
1. 准备作业标准; @I76Q#/c(
2. 训练员工,并确保作业员遵照工作; ]2Tbd
3. 改善标准以改进现状; s(&
<*F8
4. 注意异常现象,并立即加以处置; .I}LctM?`
5. 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。 N2}P77lE8
二、 现场改善 Jv2:NxggU
(一) 改善的概念 M,%lI"SPOY
改善意指持续不断的改进。隐含每一位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,要以较少的费用来改进工作方法。改善的基本观念和体系:
'/}km
1. 改善与管理 $o\HRi
(1)管理的两项主要功能:维持(Maintenance)与改进(Improvement) } O7v^S
² 维持:指从事于保持现有技术、管理及作业上标准的活动,以及支持这些标准所需的训练和纪律; LhL/w0B
² 改进:则是以改进现有标准为目标的活动。 &fY(|<J5
(2)改进的两种形式:改善(Kaizen)与创新(Innovation)
?3?xzN<
² wS<SCx
改善:是由于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产生的诸多的小步伐改进而逐渐累积而成;强调要以员工的努力、士气、沟通、训练、团队、参与及自律来达成目标,而这些都是一种常识性和低成本的改进方式。 v:Eb x
² 创新:则是借助大笔资源投资于新技术或设备而产生突破性的改进。 RDhoju-SXa
(:j&(es,\
2. 过程与结果 u`h |B_:
“改善”着重于“过程导向”,因为要改进“结果”,必须先改进“过程”。许多公司改善活动失败的原因,就在于轻视“过程”。因此在“改善”的过程中,最关键的就是最高管理部门的承诺和参与。 <0]?'5Ut1
3. PDCA循环/SDCA循环 ]5q vTfK0
(1) PDCA循环:计划(Plan)—执行(Do)—检查(Check)—处置(Action) ~mIyo`
² 计划:建立改善的目标; !S/;Q}Bl
² 执行:依计划推行; zLs(9d C
² 检查:确认是否按计划的进度在实行,以及是否达成预定的计划; 1v|W2n
² 处置:新的作业程序的实施及标准化,以防止原来的问题再次发生,或再设定新的改进目标。 ]-'w?e2/
(2) SDCA循环:标准化(Standardize)—执行(Do)—检查(Check)—处置(Action) _@jjG$!=~
在当前的流程(工序)中,每当发生异常和问题时,必须反复问自己下列问题: |R;6
"~I
² 是否因为没有标准而发生的?
CaxW%vp
² 是否因为没有遵守标准而发生的? oB=pYb
² 或者因为标准不适当而发生的? .H sj
惟有建立了标准,而且确实遵守,以将当前的流程稳定下来,才能再进入下一个PDCA的循环。 E47,$I3
4. 品质第一 h_>q#"S6
就质量、成本、交货期三个主要目标而言,要经常将质量放在第一位。因为不管价格和交货期的条件对顾客多么有吸引力,若质量不好,最终会失去顾客。 Q9])rbVF
“质量第一”的理念,特别需要最高管理层的重视,因为管理人员经常会屈服于交货期和降低成本的压力,而对质量妥协让步,最终可能危及企业的声誉。 D}y]&R={
5. 用数据说话 H+;2xk
“改善”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,为了能正确地了解及解决问题,首先必须收集及分析相关的资料,以确定问题的真相,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最终把问题解决。 xuQ/N,-%FI
[例]: nAeG5\H P
表2.1 生产管理中常用的数据 2LM@*\EL
效率生产率产出数量/总投入工时 L y:}')T/
品质一次合格品率一次合格品数/总数 j~~r
^J
\W
产品总合格率合格品数/总数 by/r.Nl)o
客户投诉件数实数值 /ad 4:%]`
交货延迟交货天数实数值 V'n+Xe q
按期交货率按期交货批数/应交货批数 c>\z6
:%
设备时间可利用率(负荷时间-停止时间)/负荷时间 (;1SOeR6v
平均故障时间故障停止时间合计/停止次数 {#0p au@R
仓库完成品滞留天数完成品平均在库金额/月平均销售金额 H-4j
成本产品单位成本产品总成本/产量 iYSp@ih
人力出勤率出勤人数/总人数 }6?'Q>
5M
离职率离职人数/总人数 zA#>S v1~
……….……….………. Wd:y&a&U8
6. 下一流程(工序)就是顾客 kKK].p
下一流程工序就是顾客,就是承诺绝不将不合格品或服务往下一流程(工序)送。当组织内的每一个人都能按此理念行动时,外部的市场顾客最终也能收到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。 /x+fV4_~8
(二) 现场改善的基本原则 B VG)d4F
1. 环境维持5S rx.*E
借由环境维持,员工学习和实践到自律。没有自律的员工是不可能提供良好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给顾客的。不实施5S的企业,将不会被有潜力的客户考虑。 Gq4W^Kzg{
2. 消除浪费 UN%}Qvi
消除浪费,可作为改进生产力和降低作业成本的最有效方法。“改善”着眼于在现场消除浪费,而非以增加投资来增加价值。 A{m83wkB
3. 标准化 ikS:j+7
标准化可以定义为做事的最佳方式。为确保质量,在每一个流程里,要维持一定的标准。维持标准,是在每一个流程里,确保质量和防范错误再发生的一种方法。 GOm~Z_>
在现场导入良好的“5S”,可以降低50%的不合格率,再加上标准化,又可以再降低新数字一半的不合格率。 5w^'m&
(世界级改善大师—今井正明[日本]) ;(T9XcD
(三) 现场改善活动 Z],t$4#
² 全面质量控制/全面质量管理(TQC/TQM) )sl??A>Rng
² 及时生产方式(JIT) U?R` 92]:
² 现场环境改善(5S) #Y`kTI
² 全面生产维护(TPM) sE-DRtfgr
² 目标管理(MBO) ??7\:^
² 提案建议制度 'T!pUw>z
² 自我管理团队 ,;:#6j/
(四) 现场改善的终极目标 EYF"iL3
现场改善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改善产品的质量(Q)、成本(C)和交货期(D)。 V{``h:g
(五) 现场改善的工作方法 eX
(bAzwP
1. 先去现场 2}`+2yY
当问题(异常)发生时,各级管理人员应当立即到现场去,站在那里观察事情的进展,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,千万别在办公室听汇报。 ^!Z7;1A
2. 检查有关物件/问题 V/@3{.
这里的物件可以是一部发生故障的机器、一件不合格品、一件被损坏的工具、退回来的产品、甚至是一个客户的抱怨。 =~U["t,H
3. 当场采取暂时处置措施 h$df\FU
当现场发生问题,管理人员到现场仔细检查后,应当场采取处置措施。但是,暂时的处置措施,仅仅是排除了问题的现象,并没有找到机器停止的真正原因。 V}jB$]>86u
4. 发掘真正原因并将之排除 (81r']j{7
发掘现场原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,就是持续地问“为什么?”直到找到问题的原因为止。 Z&qEy-
4
[案例] 假设你看到一位工人,正将铁屑洒在机器之间的通道上。作为主管你应如何做? BYNFxvt
问:“你为何将铁屑洒在地上?” |<Mhb?ZS"M
答:“因为地面有点滑,不安全。” YCP@rg0
问:“为什么会滑?” =p N
OP
答:“因为哪儿有油迹。” c_o=:|tL
问:“为什么会有油迹?” 8Y03&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