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历

2025 - 2
      1
2345678
9101112131415
16171819202122
232425262728 
«» 2025 - 2 «»

存 档

日志文章


2024-08-02

重访华北制药公司:传统药企发力生物医药

 ug-0Sg  
河北日报 作者:常方圆 朱艳冰 ?RRF_C  
分装环节,操作人员轻点控制屏,气流分装机便能自动进行调量、称量、剔除;装盒环节,自动装盒设备每分钟可完成320支药品包装…… @|p 88^H  
;ezMHBpJ  
7月22日,我们两位年轻记者陪同75岁的河北日报老记者檀淑英重访华北制药。在华药华民公司101车间内,檀淑英认真地看着,记录着。 <l_yML),B  
8F`yC 1  
“和我印象中大不相同了。一进厂区我就在想,怎么一点异味都没有。”檀淑英说。 kMo"[cY  
1a:UH#0Z  
“我们升级了设备、改进了工艺,车间都配备了空气净化系统,对废气废水还会应用多种技术进行处理。车间异味已经成为历史了。”华药科技部部长张锁庆解释。 ?P#Nw E>V  
2}IP6A]c  
檀淑英印象中的异味,来自抗生素生产中的发酵过程。 C UQn@pd1O  
<O9  i  
被称为“共和国医药工业长子”的华药,自诞生便与抗生素有关。 ow7S^J{ (  
,KPL# Jw  
20世纪50年代,在被公认为是“新中国工业化奠基之役”的“156项工程”中,华药占两项,其中之一就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抗生素厂。1958年6月,华药生产的青霉素批量下线,让曾价比黄金的青霉素,降为几角钱一支。 K|V\yu p  
gj(V-}@e  
“在我省医药产业改革发展过程中,华药一直是一面旗帜。”20世纪八九十年代,檀淑英一直从事工业领域报道,曾多次采访华药。1997年2月19日,河北日报刊发了檀淑英采写的消息《我省向医药强省发展》,稿件中写道,华药等国有大中型企业要以新思路、新战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。 7VbWKOL  
A883Mk^  
“从获得全国医药行业第一个国家质量管理奖,到股票上市、组建集团,华药一直是国企改革的先行者。”檀淑英说。 >GUp:T#~  
~r ]p_?%  
听檀淑英讲起华药发展历史,张锁庆频频点头。他说:“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。现在,我们依然坚持深化改革创新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。” eQ$d>[m  
0x=sn#>  
在张锁庆的带领下,我们又来到了华药的企业展厅。青霉素类、头孢菌素类、免疫功能类、生物药类……展厅里展出了华药生产的百余种药品。 KbKc[1#ut  
.uZojJ]  
“这是华药自主研发的、我省首个获批上市的国家一类生物药,可以说是华药创新发展的新代表。”众多药品中,因多次采访过,我们对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很熟悉,忍不住向檀淑英介绍起来:这款是我国首个重组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,填补了我国重组抗狂犬病毒单抗药物的空白。 % N-R2`*  
qM jjC  
提起华药的生物医药产业,檀淑英并不陌生。“金坦公司是华药成立的首个生物医药公司,它成立之初,我就曾去采访。不过那时,生物医药还没有在行内叫响,是个前景未知的新领域。” w6B>l^"4Q)  
:z^6$  
1997年,华药投资3亿元打造金坦公司,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、技术水平最高的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基地。这一时期,市场上的青霉素价格战愈演愈烈,华药的利润出现断崖式下降。 aUU?;hWw  
ZZ,4VR  
转型进军生物制药,闯新路,开新局,华药选择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之困。 x6F""{s_6  
/"Tt/qKjT  
以技术创新为引领,从生产仿制药到自主研发一类创新药,建成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;探索灵活高效的研发机制,搭建起从研发到市场的快速通道;坚持全面质量管理,让“数字化”“智能化”成为产品质量守护者……在生物医药新赛道,华药跑出了发展加速度。 'z6j mr  
io2i&[  
“如今,我们的生物制药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均处国内第一梯队,布局的部分一类药正在按计划加紧研发。”张锁庆介绍,2023年,华药生物医药板块收入达16亿元。 d&q3`C5E\v  
}H;\i9k  
“从老华药到新华药,从选育出第一株国产青霉素新菌种,到研发国家一类生物药,在环境、技术、产品的变化中,我看到了华药对改革创新不变的坚持。”檀淑英深有感触地说。 @ke /V<7w  
L $P"2&  
记者手记 7~/eS*  
kxMCS"Op  
记录眼中新场景、追问企业新变化,重访华药,檀淑英老师关注的重点,还是发生在这里的新鲜事。干了几十年新闻工作,追“新”、问“新”,已经成为她的本能。 c9$zx30+  
6p%kJ>+P  
华药的发展,就一直与“新”有关。 *z)\RlXS2  
\hDR.j2  
开创中国抗生素工业化生产的新纪元、开展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创新、自主研发填补市场空白的生物药新产品……改革创新,让华药在不同时期,书写出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。 ?=HIm'[G  
|C #ndOb'  
“河北从不缺少改革创新的好故事。”檀淑英老师说,她工作时,从“国企承包第一人”马胜利,到被誉为“全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”的“邯钢经验”,不少发生在燕赵大地的改革故事,都为全国瞩目。 6NXAGd)  
B3m@vQ%-  
改革创新为河北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前行动力,而党报记者始终是改革路上忠实的见证者、记录者。 $X*kv  
~ #x#4I.  
环保绩效创A,撬动钢铁大省实现“绿色突围”;企业上云,让传统产业“智能进化”;“双盲”评审,带动营商环境整体优化…… K:[wq62fm  
g [XlS  
如今的河北,改革创新的故事还在不断涌现,激荡出更为澎湃的发展浪潮。作为身处其中的年轻党报记者,追“新”、问“新”的脚步必须快一点、再快一点。 G]Z=}x6Xm2  
*>XwPE(  


类别: 工作交流 |  评论(0) |  浏览(16492) |  收藏